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海
更新时间:2024-04-27 21:56:21

基本解释

   宁海地处北纬29°2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北连奉化市,东北濒象山港,东接象山县,东南临三门湾,南壤三门县,西与天台、新昌接壤。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46公里,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1605平方公里,海域275平方公里。

详细解释



   城市建设

  编制完成《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2年-2020年)》。实施"撤镇建街",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4.9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11.05万人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9.0%,一个生态型组团式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四年来,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8亿元,建成公园、广场10个,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6.06%,城市公交运营路线146公里,城市供水联网运行,供电、通讯、休闲等功能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按照四级城镇体系规划,中心镇建设不断推进,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开展,"五网"建设不断完善,城区优质资源逐步向农村延伸,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基础设施

  宁海交通便捷,属宁波1小时交通圈。县城距宁波机场64公里,离北仑港80公里,同三线高速公路、甬临线、象西线、宁象线和规划中的沿海铁路纵贯县境,组成陆路交通主骨架,高速公路宁海段有三个出口,3.5吨级码头投入使用。县域半小时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县公路总里程1351.7公里,全县39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等级公路通村率100%,路面硬化率100%、通车率100%。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等级为一级,建成白溪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及供水工程,城区建有自来水厂2个,日供水能力达15万吨。程控电话可与全国各大城市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话,城乡固定电话27.88万户。县内金融机构健全,国际、国内资金汇兑、结算方便快捷。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06亿元,其中重点实事工程投资53.9亿元, 国华宁海电厂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甬台温铁路宁海段正式开工,西溪水库下闸蓄水,蛇蟠涂围垦堤坝顺利施工,颜公河干流城市防洪动工兴建。

  软环境

  宁海作为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区,不但享有国家的优惠政策,还制定了鼓励外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等投资开发的各种优惠措施, 用人机制灵活,文化设施完善。相继建立了县政府办证中心、"经济110"、"96178廉政投诉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等,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每年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成立县土地储备中心、农业信用担保中心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1890社区服务中心、现行文件阅览中心、人才中心。同时作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有着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宁海确是海内外投资者理想的投资热土。

  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工业集聚度日渐加强,初步形成了以宁海经济开发区这一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区域区块为补充的园区发展格局。园区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规模从小到大,水、电、路、通讯、绿化、交通、防洪、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已全面配套,模具产业研发、设计检测等六大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模具城被授予"中国(宁海)模具城"称号。目前,入园企业达734家,实现工业产值13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4.7%。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宁海地处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北连奉化县,东北濒象山港,东接象山县,东南临三门湾,南壤三门县,西与天台、新昌为界。

  气候条件

  宁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7℃,年日照1900小时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mm,无霜期230天。

  县域面积

  宁海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176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0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34.7万亩,林地162万亩,素有"七山二地一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2.5%,绿化程度为35.0%,森林储积量达234万立方米。

  水资源

  宁海县傍山依海,溪流纵横,水资源总量约17.3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达10.6万千瓦,总库容为4.304亿立方米,水质优良。境内的国家大(二)型水利工程--白溪水库,是宁波市重要的供水水库,也是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即将动工的库容为8460万立方米的西溪水库,可提供5400万立方米的优质饮用水。据初步调查,茶山地区可开发成装机容量为200-300万KW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矿产资源

  县境内已发现的矿藏共36种,以非金属为主。黑色金属有磁铁、赤铁等;有色金属有铜、铅锌;稀有金属有辉钼、钴土;贵重金属有金银;非金属有黄铁、粘土等;燃煤有烟煤、褐煤。金属矿大部分产于新华夏构造带,非金属与第一次次生化有关。但探明储量者不多。

  古树名木

  宁海古树名木资源数量众多,物种丰富,共有古树名木1202株。其中散生古树582株,古树群28处620株;属一级保护古树284株,二级保护古树336株,三级保护古树582株。树龄最高的为岔路镇柴家村万婴柏,达1700多年,胸围最大的是前童镇的“浙江第一樟”,为1500cm。

  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

  2006年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1.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0.7亿元,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81.31亿元,建筑业增加值9.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53亿元。一、二、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4:56.1:3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497元,比上年增加5270元。

  2006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1.32亿元,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11.4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9.92亿元。全年财政支出13.69亿元。

  农业经济

  宁海农业资源丰富,山有竹木茶桑果之盛,海有鱼虾蟹贝藻之丰,是国家级及省级粮食、茶叶、柑桔、蛋鸭、水产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茶叶、竹笋、柑桔、枇杷、虾蟹、贝类、鱼类、土鸡、山羊、高山蔬菜等十大主导产品。望海茶、宁海白枇杷、泉丰西瓜、宁海土鸡、长街蛏子、"怡绿"牌脐橙和杨梅、"梦鼎"蜜桃、"乡亲浓"脱水蔬菜、"野鹤湫"竹笋干、"花蕊"蜂产品等产品分别获得国家和省市名牌或优质农品称号,旗门青蟹通过国家级有机认证,大佳何对虾泥蚶、西店牡蛎、长街泥螺以及大黄鱼、鲈鱼等水产品名闻遐迩,并出口国外。

  2006年实现一产增加值18.35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7.0万亩;茶叶产量2779吨,其中名茶103吨;海水养殖面积22.68万亩,连续8年位居全省海水养殖面积第一大县。流转土地总面积达28.7万亩,三门湾百里生态型海水养殖带和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项目。27家县级龙头企业完成实现销售13.2亿元,联结农户6.87万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1家。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亿元,农工商、欧特福、加贝购物等知名超市落户宁海,深入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连续成功举办第四届宁海徐霞客开游节、第五届"上海人游宁海"推介活动,开游节跻身全国节庆国际影响力百强行列。开展前童元宵节、首届前童豆腐节、长街蛏子节等节庆活动,推出"古绿红"系列存列套餐游线,深化了"海誓山盟"爱情新干线,创新推出天然氧吧旅游线。建成南苑温泉山庄、"十里红妆"民俗馆、伍山石窟、梁皇山旅游区等项目。200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6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1亿元。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3.9亿元和135.4亿元。

  对外经济

  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成效显著,截止2006年底,我县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98家,项目总投资12.46亿美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突破3.48亿美元。对外贸易增势强劲,2006年自营进出口总额9.9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87亿美元,进口总额1.08亿美元。出口商口结构不断完善,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加工贸易出口达到1.7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6.1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384万美元。2006年输出各类劳务人员24人次,劳动合作营业额131.18万美元。

  特色行业

  宁海县的特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以文具、模具、灯具、五金工具、汽车配件、电子电器为主打的特色块状经济。六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21家,2006年创产值137.3多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9.77亿元、利税总额12.08亿元,占据了宁海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模具行业 宁海模具制造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被授予"中国模具生产基地"、"中国模具产业基地"的称号,宁海模具城授予"中国(宁海)模具城"的称号。2006年宁海模具销售额达43亿元,拥有模具专业企业500多家,模具相关企业有2000余家,数控机床3000余台,形成能够开发生产十大类模具的能力,年产大型精密模具制造能力达3万多套,模具主要产品综合水平已达国内前列,骨干企业的部分产品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被列为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的宁海模具城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是行业对外展示的窗口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孵化器,被评为"省级塑料模具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quot;和"省级中心企业创业基地"。双林、第一注塑、跃飞、大鹏4家企业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50强"名单。

  文具行业 文具行业是宁海工业经济的优势产业之一,有着"中国文具生产基地"、"浙江省文具商标品牌基地"称号。主要生产长尾票夹、卷笔刀、订书机、胶水、打孔机、活页夹、文件柜等系列产品,涌现出了得力削笔器、彬彬订书机、松鹤固体胶水、兴伟美工刀、爱文长尾票夹等一批较大的文具企业和优势产品。全行业外向度达80%以上,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中东、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宁海文具行业实现产值40亿元,文具企业达400多家。共有国内注册商标89件,国外注册商标46件。其中国内文具的龙头企业得力集团,被评为中国十大文具品牌企业,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以外向型出口为主的彬彬文具则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是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文具企业。

  现代工业

  工业经济是宁海的主导经济和强县经济。形成了机械电子、模具制造、家用电器、塑料橡胶和金属制品、五金阀门、文体用品、纺织服装、食品、化工、汽车配件十大类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格局。一批企业和一批产品脱颖而出,饮誉国内外市场,拥有双林集团、天明电子、金海化工、豹王电池、志清阀门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吉德、西林、得力、彬彬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08.7亿元,工业利税25.52亿元,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91.01分。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45家,实现产值241.46亿元,80家实力工程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8家;规模以上企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8.05%,完成工业总产值103.2亿元。好孩子集团海霸公司、得力集团分别荣获全国玩具、文化用品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彬彬文具成为宁波市首家赴美上市企业,双林模具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汽车配件 这是宁海的朝阳产业,已基本形成行业发展的龙头产业群,宁海也被誉为 "华东汽配生产基地"。主要配套产品:汽车同步带、密封件、汽车空调热力膨胀阀、汽车灯具等。2006年,全县拥有汽配企业126多家,其中规模企业3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5.4亿元。涌现出了双林集团、建新橡塑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捷豹集团、兴亚橡塑、永信汽车部件等6家省市级高新术企业,有6个汽配研发基地或工程技术中心。2006年成立了县汽配行业协会。2007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同意授予宁海 "中国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的称号。

  灯具行业 宁海县灯具行业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形成了以手电筒、压铸类灯具、太阳能灯具三个大类为主的灯具产业。产品达几千种,70%以上产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中东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杰友升电气、日升电器、乐斯博电子、长荣电器等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规模越来越大,宁海灯具已逐步成为国内颇具影响的区域品牌。目前,灯具行业企业已发展到4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75家。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完成全省首个县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发展纲要制定出台,"2133"工程启动实施,我县一二三产业资源共享混合型模式成为全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五大模式之一。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园区被认定为市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临港区块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区。以国华宁海电厂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初步构建,成功引进石膏板、新型墙体材料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废弃物再生利用能力不断提高,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达到10家,建立回收网点120个。

  科技教育

  全县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6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66.5亿元、出口创汇出口创汇2.9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3.69亿元亿元,新产品产值率13.95%。全年工业投入技改资金23.3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18个。成立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宁海分市场"交易活跃,成功举办二届中国模具资源博览会。2006年获国家授权专利451件,其中国外专利授权数8件,实现零的突破。专利实施率达到90%以上,专利年国家授权量位居全省10名左右。建成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宁海产业基地、宁波市模具检测中心等服务平台。

  十五年教育基本普及,跨入"省教育强县"行列。全县有中小、幼儿学生65457人,5000余名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有普通中学30所,职业中学6所,小学67所,幼儿园154所。创办了宁波电大宁海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机电分院,成功组建跃龙、实验两大教育集团,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高、普、成、幼、特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拥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重点高中、职高、示范学校20所。教育强镇(乡)创建率达到100%。拥有省特级教师6人,市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335人,108位青年教师被评为省市教坛新秀。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达到96.8%,普通高校考试文理录取率达到72.6%,向各类高校输送新生3930人。有17项课题获省、市级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教科研成果继续保持全大市前列。

  文体卫生

  作为省级文明城市,全县有文化馆(站)18个,各类文化娱乐经营单位665家,县图书馆藏书19.73万册,流通10.25人次。全县广播电视入村率均为100%,有线电视入户率为72.3%,《今日宁海》发行1.95万份。已建成8个省市级"东海明珠"工程,25个县市级村落文化示范点。十里红妆民俗艺术馆、王锡桐起义遗址、青少年活动中心,广电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项目建成。10处"宁海古戏台"历史性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海平调"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柔石故居、潘天寿故居被评为宁波市十大文化名人故居。

  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拥有2500座和1000座大小体育馆各1个,建成县健身中心和体育中心田竞塑胶跑道。成功承办了二届全国大力士精英赛、全国少年拳击锦标赛、全国u-l 5足球联赛、"宁海公交杯"全国少年(U17)男子篮球比赛、鲁能杯全国乒乓球赛等一系列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共有196多条全民健身路径,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者达到人口总数的42%。举办二届社区运动会、二届"移动杯"足球联赛、三届"科技园区杯"篮球赛等群众赛事。2006年我县体育健儿参加市级以上各类竞技比赛项目,共获得奖牌56枚,其中金牌24枚。

  获得全国生态示范区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省无偿献血先进县称号,通过"灭蚊先进城区"省级达标考核、省卫生县城复评。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40个,床位1221张,卫生技术人员2952人。完成了17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和标准化建设。严密构筑三级预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全县113名联村责任医生为72个行政村开展工作,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2006年末,全县共有46.91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6%。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6岁。无偿献血工作一直来保证100%的临床用血自给率。

  人口就业

  2006年末全县总户数214448户,总人口589774人,其中城镇人口288989人,乡村人口300785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和51%。男性人口306920人,女性人口282854人,分别占总人口52.0%和48.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2‰,计划生育合格率为95.81%,晚婚率为69.21%。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县具有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总数为43.05万人,占人口总量的85.1%,全县每万人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1169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182人。城乡统筹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积极实施"十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工程",加强县劳动力中心市场和四个农村劳动力分市场建设,建成市、县、镇乡(街道)三级联网运作的就业信息网络,城镇登记失业率各年均控制在3.5%以内。

  民间艺术

  民间舞蹈-傩舞

  海地域的民间舞蹈渊源流长,其形式丰富多彩,而尤以狮舞闻名,素有“狮舞之乡”的美称。除狮舞较著名外,宁海还有傩舞、龙舞、船灯舞、祭孔舞、把酒舞等多种舞蹈。这些形形色色的舞蹈构成了宁海独特的多彩多姿的舞蹈文化现象。

  傩舞

  傩,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礼记》中就有记载,相传古时腊月人们驱逐疫鬼的仪式,称之谓“大傩”。而古代举行大傩时所跳的舞蹈,就是傩舞。傩舞源于原始巫舞,舞者头戴面具手执兵器,做出各种驱鬼的动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傩舞逐渐也向娱人的方向演变,并加入了各种娱乐的成分,其内容也扩大到了表现劳动生活和民间传说故事的各方面,甚至有些地区的傩舞还发展成为戏曲的一种样式,称之为“傩戏”。

  傩舞在宁海的演出历史较长,其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关、胡陈、长街、龙浦等地,一般每年都有几次固定表演的日期。如“年三十”、正月十四、端阳节等。据清光绪乙亥年《宁海县志?风情篇》记载:“冬至糯米粉作汤圆,以小赤豆作馅,礼神及祖。考丐者装神鬼判状,仗剑击门,口喃喃作咒,手舞足蹈,俗谓之跨灶王,即古傩礼也。”相传分布在宁海县的傩舞,风格古朴,舞姿粗犷有力,其表演者多为乞丐,表演的目的多为驱鬼避邪、消灾难。宁海的傩舞表演者一般手拿木剑,头戴面具,披头散发,口中念咒,并在房前屋后,堂前角落,手舞足蹈地追杀一番;然后燃起火炬挥动一番,并将火炬抛出大门外,最后持剑追杀出门,以示扫尽一切祸害,祈求来年的安康。

  民间舞蹈-狮舞

  狮舞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唐代,经过千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广大人民喜爱的舞蹈样式之一。狮舞在宁波城乡流行较广,宁波市区及鄞县、余姚、慈溪、宁海、象山各县市均有舞狮的传统习俗,其中尤以宁海的狮舞最具特色,影响最大。

  宁海狮舞俗称“打狮子”,又称“狮子灯”,在宁海流行盛广。相传历史上舞狮盛行的高峰时期,宁海全县共有300多个舞狮班。据前人史料考证,宁海狮舞可追溯到梁代,《晋书?地理志》载:“宁海人气淳性轻,好佛信鬼。”历史上宁海城乡寺院庙宇及庵堂众多,历代都有不少高僧来过宁海,特别是天台山国庆寺智者大师(开山祖)曾先后几次到宁海寻找宝地建造寺院。另外,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也几次绕道宁海,住城南福泉寺讲经。据现在宁海福泉寺住持说,“过去福泉寺庙会,各地赶会的队伍均由狮子舞在前开道,而爬竿、走索等杂技表演在其后。相传这一狮舞的表演习俗是由鉴真大师来宁海时传授的。”民间也有认为狮舞是国庆寺智者大师所传。

  宁海的狮舞演出在宁海各种民间艺术活动中最为突出。清康熙《宁海县志?风俗》引明崇祯《宁海县志》说:“正月演剧,敬祖迎神,乡间十二起,城里十四起,至十八乃止。”这里所说的演剧,当指演戏及民间的龙舞、狮舞、灯舞等多种民间戏文化,而这种敬祖迎神活动,又以狮舞为最盛,这种舞狮的习俗一直传承至今,现宁海城乡尚在活动的“舞狮班”仍有50多个。每年一到元宵节,宁海各乡镇都组织形式各异的狮子班,他们串村走户,投帖联系,锣鼓喧闹。一般的舞狮班有十几人,大的甚至有几十人。舞狮时充当狮子的两个表演者不时有搔痒、舔毛、打滚、跳跃、腾转、蹲伏等动作,以表现狮子的各种形态。在狮舞演出过程中,舞狮后面常常接着表演各种武术,如舞拳、弄棒、跳桌、爬行、倒走、耍刀等,最后由一表演者滚钢叉驯狮而终场。

  宁海的狮舞,根据地区的不同,可分为三种风格,山区为“武狮”,其制作较简单,仅一“头”一“被”,但舞狮动作勇猛,腾、扑、滚、跳呼呼有声。这种“武狮”以宁海岔路干坑村、力洋的山后村为代表;沿海为“文狮”,其制作精巧,讲究形象逼真,表演中狮子的举止颇文静,主要动作有“搔痒”、“舔毛”、“望月”等。这种“文狮”以宁海一市下湾村为代表。另外,宁海平原还有“文武狮”,其特点是文武兼备,驯野一体。这种“文武狮”又以宁海山水南岙村为代表。可以说,南岙狮子舞是宁海狮舞的代表。这种“文武狮”介于文狮与武狮之间,融文狮的温驯与武狮的勇猛于一体。

  宁海狮舞的表演也各具特色,干坑的武狮舞表演的主要程式有:扫场、追青蛙、翻滚、鲫鱼溅、上山进洞、舞拳棒、滚响叉、捉狮子等;下湾村的文狮舞表演的主要程式有:扫场、拜观音、踏四角、打瞌睡、搔痒、舔毛、抖毛、舞拳棒、捉狮子等。而南岙村的“文武狮”舞蹈中既有强悍、粗犷的动作,如表演程式中的“抢灯”、“舞狮”,又有细腻的刻划,如表演程式中的“嬉狮”、“叠狮”、“咬灯”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在文武狮的表演中互相交错进行着,一文一武,一静一动,一灵一拙,紧密相联,贯穿全舞,形成了宁海狮舞的独特风格。

  民间舞蹈-龙舞

  龙,曾是汉民族崇拜的主要图腾,由于宁海山川秀丽,有很多的山涧深潭,自古以来,当地的山民便视这些深潭为龙之藏身处,并取名为“龙潭”。同时,人们还在许多龙潭边造起了龙庙。每当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宁海常遇的旱情,山民们便结队赴潭边“请龙”,祈求老天降雨。因此,在宁海城乡及周围的奉化、象山等市县,历来都有请龙求雨的民俗活动。据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记载:“农民遇久旱则请龙,约邻村农民舁境庙之神往龙潭祷求,偶见水中有蛇鳗或蛙鱼等动物浮出,即以为龙,置诸之内请之而归。要求一地之长官跪拜供奉如神,或置此演戏以敬之,俟雨下乃送回。”

  宁海及邻近县市的龙舞主要有宁海的断尾巴龙、奉化的布龙及象山的白龙、打结龙、三门的板龙等。这些龙舞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如象山的“打结龙”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些龙舞大多已从过去的敬神、请神、娱神的祭祀活动,逐步转变为被人们娱乐欣赏的民间艺术形式。

  断尾巴龙出自宁海的帽峰山,因而又称其为帽峰山龙,相传这种龙舞始于南宋时期。此类龙舞的龙首尾至少9节,多至几十节,各节装有2米长的木棍,表演时需十三人共同操作。此龙舞除表演打四角、打八门、打土桩、打十六桩等舞龙的基本动作外,还需另加四只灯笼,组成男子群舞。表演时每节龙身各配1人执之,由掌“龙头”者领舞,其余皆随势翻滚,以锣鼓、喇叭伴奏。

  宁海龙舞表演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新春佳节的前后,以欢庆丰年,祈求吉祥、富裕。龙舞演出一般都在祠堂、庙宇、广场、街巷、庭院等地方。在宁海农村,龙舞队到外村演出,进村还要吹“龙灯号子”、放鞭炮,以形成一种热闹、欢庆的气氛。每个龙舞队都配有专人给各家分发“龙灯帖子”,上面写有龙舞队员和新年贺词。各家若遇龙舞队到来,便要争相迎入,称之为“接青龙”、“发利市”,而舞龙者则持龙绕屋柱,盘厅堂,甚至可以穿进主人的房里绕一圈,然后在院子里舞龙,以示吉祥。有些乡村通过舞龙结下了传统的友情,这样年年都要互相舞龙拜年,有时还请民间剧团进村演戏三天三夜。

  旅游资源

  |

  大松溪

  【简 介】

  悬崖、怪石、峭壁、飞瀑,深藏在宁海县双峰乡和岔路镇境内的大峡谷。峡谷起自天台山主峰北麓的白溪中段,总长约20公里。整条峡谷“九曲十八弯”,垂直落差最大处达900余米,被旅游界称为“浙东大三峡”。

  谷底溪旁巨石林立,形状怪异。无数卵石犹如从山顶奔腾而下,最大的卵石约百余立方米。峡谷两侧峭壁耸立,气势雄伟。据考证,这一带是当年“唐诗之路”遗迹之一。峡谷两侧沿途有南天姥峰、聚仙屏等25处景观。

  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等专家考察后确认,大峡谷两侧原始生态植被基本未受破坏。(2002年8月5日《扬子晚报》A4版)

  【线 路】

  西站=> 双峰杨染→南天姥山→聚仙坪→大松溪→丹崖→月亮弯→碳窑→大松龙潭→大松溪电站→大宋幸福桥→西溪应家坑=>西站

  【顺路旅游】

  天姥山 大松龙潭

  【提 示】

  1、自带饮料、干粮、另食。

  2、夏季台风季节不宜。

一一课(yiyik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一一课 yiyik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759号-6